2014-09-19 15:33:27 辽宁华图公考问答 http://ln.huatu.com/wenda/ 文章来源:华图教育
时政热点:善待“熊孩子”是一堂成长教育课
丹东人事人才网(http://dandong.huatu.com/)精心为您收集公务员考试相关资料。关注辽宁华图官方微信(syhuatu),@丹东华图教育精准接收公务员考试最新资讯。 交流QQ群:235260816 联系电话:0415-2860100 13050343663据媒体报道,上周五,南京一所小学三年级的一个班级竟然有30多名孩子没到校。起因是班上有4个小男生非常调皮,他们在教室后面打闹,吵得老师没法正常上课,老师和家长想了各种招,包括每天安排2名家长代表“陪读”等,但都不管用。矛盾持续升级,最终导致其他学生家长一起用停课的方式进行抵制。
新闻中提到,数学老师是位男老师,嗓子喊哑了也没多大作用,英语老师带着扩音器上课都上不下去。这样的“熊孩子”的确令人抓狂,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。3月19日,长江路小学也发生了1个“熊孩子”导致全班26个学生罢课的事件。不同的是,事情发生在一年级,孩子们正处于幼小衔接期,学习习惯和行为规范都未养成。而这次事件发生在三年级,闹至不可收拾,不能不说也反映了两年多来校方没有及时疏导、科学教育,比如让4个孩子集中坐在教室后面等办法,更是人为造成孤立,加深他们的逆反心理。
在罢课发生后,校方虽表示不会放弃任何一个孩子,但却与家长制订《班级公约》,规定班主任有权要求家长将孩子带回家中教育,这样的“缓冲”也是一种改进之举。对待“熊孩子”,校方的教学方式与应对措施有必要改进,但家长们抵制罢课的做法也并不可取。为自己孩子争取良好教育环境的心情可以理解,但让孩子抵制班级上调皮的同学,这种保护也偏离了教育的内涵。在学校教育中,孩子们不仅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,也要学习如何做一个社会人,包括对世界的认知、价值观的树立、人际关系的处理等等。如果一遇到事就由爸爸妈妈出面摆平,孩子们不亲身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,又怎会成长进步呢?
其实,家长们这种“驱逐”的处理方式,也给孩子灌输了错误的认知,让他们在交往中以自我为中心,简单粗暴,缺乏包容。这明显无益于孩子的心理成长和人格塑造,就算在校园里可以选择同学,到了社会上难道能选择同事,选择邻居?温室里的教育,很可能让孩子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善美德。在我们的回忆里,谁的身边没出现过“熊孩子”?孩子不分好坏,每个人都有优缺点,身上都能找到闪光点,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都应当重视发现每一个孩子的优点,加以引导,因材施教。看看当年那些看似顽劣的“熊孩子”,有很多不也取得了人生和事业上的成功?
回到前例,长江路小学的“熊孩子”现在怎样了?据悉,学校请来了专业的心理咨询师,请孩子父母一起听课,老师也主动充当孩子的“校园妈妈”,经常与孩子聊天,鼓励他们。没过多久,“熊孩子”渐渐融入了集体,过激行为少了,愿意和大家分享,同学也开始喜欢他。“熊孩子”现象在多数学校都会有,关键是家长和老师如何看待,能否善待?孩子的成长的过程,就是一次次犯错误的过程,我们的教育要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但也要以爱心和耐心,给孩子犯错误的权利和改正错误的机会。这对于每一个孩子,都是一堂可贵的成长教育课。
(编辑:admin)贴心微信客服
贴心QQ客服